<
y8h1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满城尽带黄金甲 > 第23章
    “金山”又名金鞍山,在敦煌西南,即今甘、青、新三省交界处之阿尔金山。从国名也可推断出,张氏子孙依旧不忘自己是汉族子孙。

    张承奉建立金山国后,不甘坐守瓜沙二州,想用武力恢复归义军兴盛时的旧疆。然而,他锐意进取,想收复失地,却在战争中屡遭失败。连年的战争使瓜沙地区经济凋零,不少百姓家破人亡,境内“号哭之声不止,怨恨之气冲天”。恢复祖上的荣光已经毫无可能。

    金山国建立的当年,回鹘多次对其进行打击,企图把金山国扼杀在摇篮里。有一次,敦煌东界的防线都被突破,回鹘军长驱直入,直抵敦煌城东安营扎塞。金山国天子则亲自披甲上阵,著名将领阴仁贵、宋中丞、张舍人等奋力应战,才把入侵的回鹘赶回甘州。

    一年后,回鹘大举进攻金山国,金山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力衰微,不得不与回鹘立城下之盟:回鹘可汗是父,金山国天子是子。从此,张承奉被迫取消“西汉金山国”国号和“圣文神武白帝”、“天子”之号,并在甘州回鹘的恩准下,屈尊降格而改建为诸侯郡国——敦煌国。张承奉对回鹘的臣服,使他彻底丧失了在河西地区的威望。

    乾化四年(914年),沙州的另一个大族曹氏家族中的曹仁贵(后改名曹议金)取代了张承奉,废金山国,去王号,恢复了归义军称号,仍称归义军节度使。此后归义军政权一直把持在曹氏家族手中。

    曹仁贵有着极为高明的外交手段,非常擅长见缝插针。他自任为归义军节度使后,立即派遣使者到甘州,求娶回鹘可汗女为妻,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甘州回鹘可汗,用联姻来笼络回鹘。贞明四年(918年),曹仁贵派使者出使后梁,受到封赠。同光三年(925年),曹仁贵趁甘州回鹘汗位交替之机,进行征讨,使其屈服。新立的回鹘可汗又娶曹仁贵之女,成为曹仁贵的女婿。

    由于曹仁贵对内对外关系处理得妥当,此时的归义军实力有所恢复。长兴二年(931年),曹仁贵号称“令公”、“拓西大王”,归义军成为独立王国。之后,曹仁贵还将女儿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。

    清泰二年(935年),曹仁贵病死,其子曹元德继位。沙州入朝中原的使臣在甘州被劫,归义军与甘州回鹘的关系破裂。天福四年(939年),曹元德卒,弟曹元深继位,曹仁贵妻(回鹘公主)掌握归义军实权,称“国母”。之后,沙州与甘州回鹘修好。

    天福九年(944年),曹元深卒,弟曹元忠即位。曹元忠是归义军节度使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,也是文化比较昌盛的一个时期。曹元忠积极发展与周边民族的关系,并与中原的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和北宋保持联系,使瓜州地区得以在五代、宋初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得以生存、发展。

    开宝七年(974年),曹元忠卒,侄曹延恭即位。九年(976年),曹延恭卒,弟曹延禄即位。

    曹元忠以后,归义军政权开始逐步衰落。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,成为与归义军政权抗衡的重要力量,归义军内部也出现了矛盾。咸平五年(1002年),归义军再度与甘州回鹘发生战争,引起瓜沙民众的不满。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,曹延禄及弟延瑞被迫自杀,其族子曹宗寿即位。宋朝廷承认了曹宗寿。但此时,归义军已经开始与辽通使。

    景德三年(1006年),信奉伊斯兰教的黑汗王朝灭掉了信奉佛教的于阗王国。消息传到沙州地区,寺院僧人十分恐惧。因为此时归义军政权已经不堪一击,任何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的动乱都足以使其倾覆。在伊斯兰教东进的威胁下,莫高窟的一些寺院将重要的经卷和佛像、幡画等集中起来,藏在隐蔽的洞窟中,并将洞口封闭。之后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先后去世,藏经洞的秘密逐渐不为人所知,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。这就是后世发现的敦煌“藏经洞”的来历。

    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,曹宗寿卒,子曹贤顺即位。1036年,西夏攻占沙州,归义军政权基本结束。

    英雄立马起沙陀(1)

    1964年12月29日,毛泽东在给田家英的信中说:“近读五代史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,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,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。请你一查,告我为盼!”为了便于查对,毛泽东还凭记忆书写了《三垂冈诗》:“英雄立马起沙陀,奈此朱梁跋扈何。只手难扶唐社稷,连城犹拥晋山河。风云帐下奇儿在,鼓角灯前老泪多。萧瑟三垂冈下路,至今人唱百年歌。”又在诗后注明:“诗歌颂李克用父子”。

    毛泽东手书的这首咏史诗,除了将诗题《三垂岗》中的“岗”(据《旧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)误写为“冈”外,还有两处笔误:一处是第四句“连城犹拥晋山河”中的“犹”(应为“且”);另一处是第七句“萧瑟三垂冈下路”中的“冈下”(应为“岗畔”)。全诗其他各字准确无误。毛泽东在许多年的戎马倥偬后,仍能清楚地记起年轻时读过的这首咏史诗,可见对它印象之深刻。在晚年,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:“我现在是鼓角灯前老泪多。”

    《三垂岗》一诗为清朝诗人严遂成所作。严遂成虽然在清朝的诗人中名气不是很大,但他的咏史诗却写得很好,“长于咏古,人以诗史目之”,“格高调响,逼近唐音”。在这首七律中,寥寥数语不仅道尽了后人对前朝历史人物和古战场的凭吊和沧桑感,更勾勒出李克用父子气盖万夫的英雄风貌,气势宏阔。

    一代伟人毛泽东所瞩目的“李克用父子”,就是五代时期后唐开国之君李存勗和他的父亲李克用。在群雄逐鹿的末世,李克用父子确实上演了一场威武雄壮的大戏。而之所以选择将李克用单独成篇,是因为李克用始终奉唐为正朔,即便朱温篡唐建立后梁,李克用拒不承认,仍袭用唐“天祐”年号。李存勗后来称帝,深知父亲的心意,于是仍然以唐为国号,史称后唐。

    李克用最早的崛起,是因为镇压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,当年他还只有十五岁。他正式登上大唐的政治舞台,为朝野所瞩目,则是因为云州事变。

    唐僖宗乾符五年(878年),代北发生饥荒,云州(今山西大同)防御使段文楚乘机削减军粮、军衣,引起了军队的不满。段文楚的部下军校康君立、薛铁山、程怀信、王行审、李存璋等人在一起秘密计谋说:“段文楚是个懦弱昏庸的人,难于共事。现今四方混乱,军队士气不振,正是我们出人头地的好时候。李国昌父子勇冠诸军,名声很大,如果我们合伙推举他当首领一起暴动。就眼前来讲,代北之地用不了十几天就可以占领,功名富贵指日可待。”

    计议之后,康君立等几十人连夜从云州出发,去蔚州会见李克用,对李克用说:“方今天下大乱,天子付将臣以边事,岁偶饥荒,便削储给,我等边人,焉能守死!公家父子,素以威惠及五部,当共除虐帅,以谢边人,孰敢异者。”(《旧五代史·卷五十五·康君立传》)李克用早有野心,故意以试探的口气说:“天子在,办事应当依据国家的典章律令,你们可不要轻举妄动。再说,我父亲远在振武(唐方镇名,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南土城子),即使起事,也得禀告父亲。”康君立等人以为李克用不想起兵,着急地说:“现在事情已经泄露,迟了就会生变。”

    李克用见时机成熟,事情紧迫,于是,从蔚州起兵,哗变的军队有一万多人,赶到云州城外后,驻兵斗鸡台(在大同奚望山上)。云州城中听说李克用的军队哗变,并且来到城外时,城内军民立即杀死段文楚,迎接李克用入城。之后,众人罗列了段文楚的许多罪状,上报僖宗皇帝,要求让李克用担任大同军防御使留后。唐朝廷不能容忍,打算派兵讨伐。

    当时,黄巢农民军正如火如荼,唐朝廷一时分身乏术,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起义军,唐朝廷被迫采取封官许愿的拉拢办法,任命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。李克用父子利用唐朝廷忙于镇压农民起义的时机,不断扩充势力,巩固自己的地盘。吐谷浑族赫连铎也想争夺地盘,乘李国昌出兵进攻党项族的机会,攻占了李国昌的老营振武,振武的沙陀族全被吐谷浑族俘虏。李克用见事态突然发生变化,急忙到定边军(今陕西省西北部)迎接李国昌回云州。云州守将见李克用父子势孤力单,也关闭城门,不让进城。

    在这危急关头,李克用带领少数人马转战蔚州、朔州等地,得到三千多人马,屯兵新城,李国昌则退保蔚州。赫连铎为了吞并沙陀族,又带兵把新城围住,并且指挥军队昼夜攻打,情况相当危急。正在这时,李国昌从蔚州带领援军赶到,于是内外夹攻,赫连铎腹背受敌,结果被李克用父子打败。这一仗,使李克用的军队又振作起来。

    唐朝见赫连铎势力强大,就以赫连铎为大同军节度使,另派李钧为代北招讨使,想消灭李克用的势力。结果,赫连铎和唐官军又吃了几次败仗,李克用不但没被消灭,反而地盘越来越大。僖宗广明元年(880年),唐朝廷任命李琢为招讨使,联合幽州的李可举、云州的赫连铎再次出兵,大举进攻李克用父子。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,李克用父子在药儿岭、蔚州分别被唐军打败,损失惨重,最后率残余人马逃往北边的达靼(时居于阴山)部落中。此时,正是黄巢大军由南北上之时。

    广明元年(880年)末,黄巢占据长安,唐僖宗逃往四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