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郭氏家大业大,子嗣繁茂,郭嗣本有两个儿子,郭绍宗、郭齐宗,这两个人都在外任做刺史,根本没法顾家,只能靠书信往来。
郭嗣本夫妇呢,年纪大了,身边不能没人,所以,便将兄长-郭臻的儿子-郭依宗,弟弟-郭俭的两个儿子-郭敬宗、郭肃宗留在了身边。
郭依宗呢,在户部任职,专门负责统计粮囤之事,粮囤是国家的根本,所以他还有在休沐时才回回家。所以,家里的事,都是由郭敬宗、郭肃宗两兄弟在照应。他们都在崇文馆当差,平时也就是抄抄文档,没什么大事,清闲的很。
三日前,兄弟下值回来,便一同扎回了东院,还吩咐伙房,准备酒菜,他们兄弟俩要一醉方休。
他们俩在中堂喝到半夜,却依然没有停的意思,二人的妻子便去劝,可兄弟俩根本就不听,还动手打了她们。
二女的哭声,引起了夫人长孙四娘的注意,他们老两口,便披着衣服出去,想去看看东院怎么回事。
到了地方才发现,两个侄子双眼流血,四肢也跟抽筋了一样,做出了奇怪的动作,他们的夫人也都被吓晕了过去。
“那姑母是怎么去的?”
郭嗣本叹了口气:“夫人有气疾,看到两个侄儿如此,气疾犯了,人就,人就。”
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相觑点头,风疾是李家的遗传病,先帝就是风疾走,气疾是长孙家的遗传病,皇后就是有气疾,要不是孙思邈调理着,怕是早就。
“那郭敬宗、郭肃宗呢?”,长孙无忌又追问了一句。
郭嗣本叹了口气:“都没了!”
家中的几个老仆,与郭嗣本的想法一样,一定是郭晨和吴氏的阴魂作祟,所以县公府不敢大张旗鼓的办丧事,想着把邪祟的问题解决了,再通知亲朋故旧。他已经派了三个老仆,去找道士和尚了。
长孙无忌谈了口气:“郭公,你糊涂啊!找什么道士和尚,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你该报衙门的!”
郭嗣本有些不知所措,他当知道是要报官的,但这个事多多少少有些邪门,不得不让人浮现连篇,所以他才让人去找得和尚道士。
李承乾抬了抬手:“这个事啊,也不能怪郭公,毕竟是事发突然,他也是一时六神无主。”
这里呢,是万年县的辖地,归崔钰管,依着李承乾看,还是让万年县来看看,如果不行再用和尚道士,如何?
“郭公,崔钰呢,是孤用出来的人,精明强干。孤正好也来了,便跟着一块看看。”
“殿下说怎么办,就怎么办,老臣没有异议。老臣让依宗跟着,为殿下介绍基本情况。”
.........
崔钰知道,殿下亲自看顾的案子,是需要立见分晓的,所以验尸的时候,他跟着仵作亲自上手。
半个时辰后,崔钰捧着一个盘子出来,上面有两条拇指粗的虫子,且都被针扎在虫子的脑袋。
抬手拦住太子,崔钰把盘子放在地上,然后要了一个火把,将这两条虫子便给焚了。
“殿下,这东西可是个刁毒的东西。”
汉代医圣-张仲景,在《金匮要略.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中标注了一些类似蛊虫的虫子。
一般的虫子,并不致命,病是缓的,常常会病几年,虫子在人的身体内游走,人会感到无力疲劳,骨节疼痛,身体逐渐虚弱而死。
但也有一些不同,其中有一种叫金龙的虫子,会被下在饭食中,因为个头小,不易被发现,人们通常都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吃下去。吃下后几天后,人就会生病,尤其是心胸与腹部疼痛最为剧烈。十几天后,这种虫会啃咬坏五脏,吸干精血,并极速膨胀。
而被这种虫子寄生的,表现各不相同,有的大便出血,有的怕光,有的则是精神异常,举止异于常人,有的全身疼痛。
“对对对!他们生前的举动就很异常,尤其是那种奇怪的动作,正常人根本就做不到。”,郭依宗赶紧跟着帮腔!
那虫子的味道腥臭的很,李承乾也是揉了揉鼻子:“你是说,他们是半个月前中招的!”
崔钰点点头:“起码半个月!因为这汇总金龙虫,从幼体到成年的时间,最少要半个月,长则一个月。”
崔钰在长子做县令的时候,就碰到一件这样的案子,同样的金龙虫,那一家三口,就是这么死的。
《左传.昭公元年》:晋侯求医于秦,秦伯使医和视之,日,疾不可为也,是为近蛊。这话的意思是说,晋国国君曾得过一种类似蛊虫的病,并因此向秦国求医。这说的,就是类似于蛊的金龙虫。这两年,长安也有了几起没破的蛊虫案,但金龙虫的倒是头一次。
崔钰的意思是,查一查郭氏兄弟的起居情况,盘问一下两位夫人,看看他们最近的行踪,有什么问题,有什么线索。
李承乾也知道,查案不能急,于是便让崔钰负责一下,有什么需要,可以去找孙伏伽和谢文远。
正要出门,崔钰追了过来,还在李承乾身边低语了一句:“殿下,臣觉得你该去太史令那看看,这东西是道门上品炼丹术必备之物,一般的道士消费不起。”
李承乾挑了一下眉头,随即点点头,便与长孙无忌告辞了。
上了马车,长孙无忌好奇皱起了眉头:“李淳风可不炼丹啊!”
是的,李淳风是不炼丹,可他是道门在朝廷的代言人,什么道士能用得起这种货,他该是一清二楚。
长孙无忌頟首:“这个崔明府真是有意思,他在长子办的那个案子,大概也是道士犯的案吧!”
过去呢,长孙无忌调他过来时,还不以为意,觉得太子抬举这个崔钰了,但今天看来这小子还行,有点东西。
“舅舅,何止是行啊,这小子有内秀呢!孤保证,他将来的惊喜,会更多!”
“走吧!咱们去钦天监,去找太史令,讨一杯茶喝。”